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(记者 姜鹏)2024年的理想有些让人陌生,它不再舆论场较劲,变得谨慎、低调、内敛。

但并不意味理想失去市场攻击性。2024年,理想交付超50万辆新车,蝉联新势力销量第一;并创造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快实现50万销量的行业纪录,也是第一且目前唯一一家累计交付量突破11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,成长速度超过特斯拉,在打造中国豪华新能源品牌这片无人之境里,树立了高质量发展标杆。

市场追问,安静下来的理想为何能步步为营,再拿第一?

一则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发表的创业想法引起思考。“任何一个大行业从0-1的创业初期阶段,我认为还是应该用比成熟大企业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效率、更深层的思考,去成为巨头们不太重视的细分领域的小天花板,并对用户有巨大的价值,先做到让一部分用户选择和信任,进入从1-10的阶段,再去补齐短板,扩大地盘。”

或许有了答案。

一出场,理想在赞誉与争议中入局,它从“奶爸”细分领域切入,准确捕捉用户需求,快速完成0到1的地基建设,快、专和精成为标签,尤其在产品定义有着不可多得的天赋,让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。

随着规模扩大,理想也进入从1到10阶段,这时候对产品布局完整度、研发和未来技术储备、供应链建设保障等体系提出高要求,理想需要打地基,转向内功修炼,从推出MEGA、L6完善产品布局,到打磨人工智能技术强壮技术底座……

这其中,变的是理想不同的出牌,不变的是它始终知道自己在哪一阶段,该做什么,并在战略上进行调整,传承的是对于准和快的追求,在短短一年内走出风波,完成转身。

所以,当市场还带着好奇想从理想身上获取增长密码时,它正展开新探索。年末,李想用三天时间与人工智能对话,将理想带入一个与众不同的智能化世界,用人工智能的汽车取代了汽车智能化,构建着理想的智能未来。

“未来三到五年,最大的变量来自于人工智能,包含基于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智能驾驶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手,它将给消费者带来和今天完全不同的体验,这也是真正质变的开始。”李想依然较劲,只是将目标换成了智能化和未来。

视野宽阔了,想象也就大了。

01.修炼内功,构建体系

并非所有人明白理想的50万辆意味着什么。中国汽车历史上,打造豪华品牌一直是艰难而充满魅力的道路,从红旗到风云,从魏到领克始终在探险,因为豪华品牌是先端技术的体现者,代表民族工业水平,但成规模和气候者鲜少。

理想,杀了出来。其实,无论是新能源产业还是新势力群体,从诞生就带着颠覆气息,它们摈弃旧时成功经验,在无人之境凭借着勇气,不畏艰难不断闯关。

这是理想50万辆背后的故事,它为新势力成长打样,为中国豪华品牌争气,也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。

过程也一波三折。2024年,经历初创期的理想来到分叉口,一面它拥有出色的产品团队,注重效率和执行力,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新势力成长轨迹;另一面,原有的体系已跟不上规模快速提升,如何提升全价值链竞争力与规模增长匹配迫在眉睫。

这是所有成长企业从1到10面临的挑战,即中等规模的短板补强——它开始修炼内功,从产品、供应生产、营销、研发等全链条进行体系构建。

产品层面,它传承优秀产品经理的天赋,坚持企业一号位直接管理产品团队习惯,在对市场洞察、用户需求把握上做到准确,在家用市场完善不同需求,推出的理想MEGA率先搭载麒麟5C电池,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,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和充电难题,满足了多代同堂、多人口家庭出行需求;推出家庭五座豪华SUV理想L6,进一步满足年轻一代的家庭用户需求,与其他产品覆盖25万-55万价格区间,满足不同家庭用户的用车需求。

理想L6也用上市九个月累计交付已超过19.2万辆,连续7个月蝉联增程车型销量冠军回馈。

追问是,为什么理想L6能在上市后能达到稳态生产两万台以上,实现垂直爬坡,这离不开供应链体系提升。

理想在打造供应链时遵循“共赢·创新·链接”理念,旨在发挥链主的价值,链接伙伴,共建生态,共同成长,以建立成熟、高度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为目标,并基于数据驱动生产的智能化工厂,协同作战,高效率生产保供,从规划、计划、执行、结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闭环手段进行运营,是供应链到生产制造,再到销售的闭环模式,做到可控。

如理想实施周运营,制造端、供应链端、销售端、核心管理层等,每周都会看结果,根据结果立刻进行复盘和纠正,并落实到位。这个过程中,它还带动本土供应商成长,包括空气悬架的孔辉、激光雷达的禾赛、智驾芯片的地平线、HUD 的未来黑科技等20余家年轻的合作伙伴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。

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,以及丰富的产品矩阵,理想不得不对营销进行调整,强调效率是主题,灵活是特征。

事实上,理想拥有中国车企中最大规模的直营门店网络。截至2024年11月30日,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75家零售中心,覆盖141个城市;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451家,覆盖223个城市。

如何管理门店,实现快速反应,理想有三招。

其一,为让零售门店管理灵活,在统一管理下,各个门店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差异化经营,有独立经营意识,让那个每个门店作为小的经营体经营,以应对不同需求。

其次,提升中心店比例、增加展位。2024年以来,理想零售门店网络不断优化升级,确保在增加门店数量的同时,不断优化每一个销售门店的质量,提供更多的展车数量和门店空间。

三季度持续升级销售和服务网络,位于头部汽车城和优质物业的中心店数量达到165家,其单店展位数为9至11台,带动总展位数超过3,000个。

最后在展位布局上更体现专业。在中心店以旗舰车型为主,包括理想L9、理想MEGA、理想L7,而面对年轻家庭用户高频光顾的商场店,主要展位更多的向新车型理想L6倾斜,更符合商圈的用户群体。

从1到10,变得是理想的态度,不再是舆论场咄咄逼人,而将精力放在内部,变得内敛而务实,它深谙不同发展阶段,应该做什么,补短板,构建体系基座;不变的是它独有的产品天赋、对效率的追求,这让它在短短一年内迅速转身,让战略得到有效执行,最终取得成效。

研发基座?并非刻意不提,它可是构建理想智能未来关键一环。

02.理想,不仅是一家汽车公司

战略制定,源于市场和未来洞察,这是一种格局,更是一种能力,或许也是理想的另一种天赋。从0到1起步阶段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和新能源发展动向,做到产品层精准出击;从1到10,深谙企业不同阶段面临不同挑战,做出快速理性的战略调整,最终能在鲜花与荆棘中突破重围,登顶新势力第一。

理想总能根据环境变化,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,面对未来亦是如此。

电动化是上半场,智能化是下半场,是汽车产业共识,目前智能化比拼也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对手纷纷亮剑,从蔚来到华为,从特斯拉到小鹏,但它们主语依然是汽车,智能化只是武器。

理想截然不同。“从企业角度来看,理想汽车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,我们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,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,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。从行业视角来看,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,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。在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上,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融合,让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的延伸。”李想表示。

以此,理想汽车的愿景已升级为“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,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”,汽车是连接这两个世界的最佳桥梁。

理想,也不仅是一家汽车公司。事实上,早在2022年9月,理想内部就已确定人工智能战略发展方向,是决胜未来关键;2023年初,理想汽车在发布愿景时,正式把人工智能从隐藏战略变为开放的战略。

为此,理想未雨绸缪,尤其是研发基座上。

目前,理想一年超100亿研发投入有接近一半是投在人工智能方面,也逐步结出成果。智能驾驶方面,2024年10月23日,理想汽车宣布全新一代双系统智驾方案端到端+VLM全量推送;11月28日,理想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率先推送;而高速城市全场景升级端到端+VLM也在12月31日全量推送AD Max用户。得益于今年理想汽车在智驾领域的快速进步,截至12月中旬,AD Max销量占比已从2月份的约20%增长至50%以上,30万以上车型AD Max销量占比已超75%。

2024年,理想汽车OTA升级19次、634项功能,其中新增功能310项,优化功能324项,频次与功能处于领先。

智能空间上,理想拥有全栈自研的多模态认知大模型Mind GPT,于2024年一季度通过国家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备案,搭载Mind GPT大模型的理想同学让智能汽车的交互体验出现颠覆性的改变。2024年5月,它获得中国首个AI智能座舱能力A级认证。

目前,理想汽车拥有四支AI团队,分别负责智能驾驶、智能空间(座舱)、智能工业和智能商业,而通过智能驾驶、智能空间和智能电动等智能化技术的高速迭代,理想实现用户用车安全性、舒适性、便捷性的全面进化。

这些基础研发的耕耘、团队组建,让理想在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有了足够弹药,开始打造一辆人工智能的汽车,而理想同学App和自动驾驶也成为理想汽车实现新愿意的核心。

其中,理想同学App是一款人工智能应用,目前具备两大功能:“知识问答”提供多领域的问答能力,包括汽车、出行、财经、科技等领域,并能处理多种文本任务,如撰写文章、翻译和创作文案等;“看世界”依靠视觉感知能力,帮助用户识别菜单、画作、动植物、汽车等上千种通用物品。从车机进入手机,理想同学从智舱智能助理转变为通用智能助手。

这可以让100多万的车主及其家庭成员,不仅在汽车,还可以在手机、电脑,甚至眼镜等穿戴设备上,体验到一致的人工智能产品。

自动驾驶方面,理想则会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判断和抉择。在理想看来,辅助驾驶只实现了特定功能,自动驾驶则关乎整体能力,其中L3为有监督智能驾驶,不是L2辅助驾驶的延续,而是L4高度自动驾驶的先导程序。

目前,传统的L2辅助驾驶依赖上一代自动驾驶方案,通过预设条件来执行不同场景下的智驾功能,无法穷尽所有极端情况。理想汽车则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做自动驾驶,推出了端到端+VLM的双系统解决方案,利用规模效应不断迭代和提升自驾能力,以适应所有可能的驾驶环境。

自7月底推出端到端智能驾驶的内测版以来,理想汽车以每周更新两个模型版本的频率,致力于在今年将综合MPI(城市+高速平均接管里程)提升至100公里,而随着端到端+VLM双系统的不断迭代,理想将在2025年实现L3有监督智能驾驶,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全场景、一体化端到端的产品。而按照理想规划三年后推出首款为L4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。

这就是理想,它们总是对世界与未来有着独特的理解,并带来足够惊喜的方案,并快速执行,构建理想的大厦,这才是理想真正的厉害之处。

编辑:吴佳怡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