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。据工信部《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》预测,至2025年,新能源汽车领域专业人才缺口将达103万。这一背景下,车企的“抢人”策略已从高薪挖角转向系统性布局:小鹏汽车宣布扩招6000人,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千万年薪招揽AI顶尖人才,比亚迪则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强化国际化人才储备。而吉利汽车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——依托教育产业链,推出“繁星计划”,试图在人才源头构建护城河。
吉利汽车集团于3月6日正式启动“繁星计划”,面向其体系内7所高校(包括三亚学院、吉利学院等)的9万余名在校生,通过“总部管理、一线历练”模式,定向培养新能源销售及新媒体领域的复合型人才。优秀者可进入总部“人才森林”体系。这一计划背后是吉利近30年、超百亿元的教育投入:累计培养20万毕业生,其中大量人才直接输送至汽车产业链。
吉利将企业资源深度植入教学环节,并在三亚学院活动中设置“反向面试”环节,直接向学生发放录用意向书。此外,吉利通过邀请射击冠军黄雨婷、乐队后海大鲨鱼等IP打造品牌年轻化形象,试图与Z世代建立情感联结。
2025年,车企的竞争已从产品、技术延伸至人才生态。车企策略转向的背后,是成本与效率的权衡。车企人才战中,高薪挖角模式导致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,而类似吉利这种校企合作可提前锁定人才,降低招聘成本。更深层的驱动来自技术迭代压力。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等领域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,高校成为车企获取前沿技术洞察的窗口。
未来,人才大战或进一步加剧车企分化,提前布局的头部企业将占据先机。
编辑:袁帅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- 2025-07-29 17:10:52
- 2025-07-29 16:26:47
- 2025-07-29 09:13:48
- 2025-07-29 09:37:16
- 2025-07-29 09:13:42

关注精彩内容